木村忠夫:中國漫畫缺乏創意和故事性
2008年05月26日
木村忠夫,日本漫畫學院院長。1944年出生于日本東京,1977年創立了日本漫畫學院。1996年參與策劃“東亞漫畫高峰會”,2002年獲得了“日本漫畫家協會漫畫獎”的特別獎;2004年,在北京召開的“世界漫畫大會”上獲得了“友好交流獎”。曾擔任日本文部科學省所屬文化廳主辦的“文化廳媒體藝術節”、“推進建設媒體藝術基地事業”、“藝術選獎”等漫畫部門的審查委員等職。現在擔任中國東方潮漫畫學校的名譽校長、日本漫畫家協會國際部擔當委員等職務。著有《漫畫家名鑒》一書。
記:木村忠夫先生,您好,非常高興您能接受我們的采訪。您15年來一直從事漫畫教育事業,您認為日中兩國在漫畫教育方面的差異之處是什麼?
木:中國在漫畫教育方面,我認為太側重于教授畫畫的技法,漫畫是“漫”與“畫”的結合,“畫“的部分是講究技法的,也可以說,“畫”是表達作者自己個性的東西,是卡通人物,“畫”不是油畫,不是藝術畫,我們希望中國的漫畫愛好者可以創作出有個性的卡通形象。我們了解到在中國,進行漫畫創作教學的老師很多都是藝術專業的,而實際上最好是由對漫畫有理解的人來進行漫畫教學,懂得漫畫與美術教育的人是最適合進行漫畫教學的。
現在的問題就是漫畫的“漫”字,“漫”,其實就是Idea,就是有創意、有故事性的東西,中國現在的教學很注重技法,這是基本功沒錯,但漫畫應該是一個人把想表述的東西以畫的形式表現出來。
記:可以說一個很優秀的漫畫家,就是擅于把內心的想法畫出來。
木:是的,在日本漫畫學院,我們不是教孩子怎麼去畫畫,而是讓他自由發揮,基本知識當然是不可少的,比如每個對白如記去鏈接等,我們在教學中,鼓勵孩子多去拓寬視野,比如我們會讓孩子去看競技活動、看電視、看電影、看名著等,然後讓孩子們寫出觀後感,比如對人物有什麼了解,對劇情的轉接有什麼看法等。現在很多創作漫畫的人幾乎不看書,我們認為至少應看50本以上的名著,才能讓人有所啟發。中國的曆史名著太多了,比如《西游記》、《三國演義》等,象日本著名漫畫家鳥山明的得意作品《七龍珠》,就與《西游記》有一點關系,但作者又憑借自己的想象力,把故事演繹得出神入化。學漫畫的人,除了要眼睛看、耳朵聽以外,還要學很多漫畫以外的東西。
記:您對中國漫畫學習者能夠提一些學習建議?
木:我想提一點期望,就是在漫畫的頁面閱讀上,現在韓國人也接受從右往走的方式,畫畫技術很好的人在中國有很多,但日本漫畫卻能很暢銷,漫畫不單純是一種藝術,要看成一種大眾娛樂,日本以前專門為了畫漫畫而學畫畫的人很少,象《鐵臂阿童木》的作者手塚治蟲先生以前是醫生,他從來沒有去過漫畫學院。舉這些例子,是想說明漫畫最重要的就是故事與創意,創作者本身要有生活閱曆,創作的思想才能有深度和內涵。
漫畫是隨著曆史的發展而發展的,現在中國的盜版還是很猖狂,這樣大大傷害了創作者的積極性,同時也會影響整個漫畫創作市場,如果政府沒有加強取締盜版漫畫,再怎麼提供政策支持、資金支持都沒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