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歲晚英雄》用什麼影響了我們
2006年02月17日
于考場上背負著沉重的人生抉擇,于職場上承受著巨大的社會壓力,每個人都活得很累,身邊的條條框框讓他們逐漸遠離了幻想,遠離了童年的無憂,然而每個人心里面,依然有著一種反叛的心理。
《歲晚英雄》(以下簡稱《歲晚》)系列的作者——GWEMO雞毛(以下簡稱雞毛)、李西投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員。
就是這兩位人物創作的作品,在連續兩屆YACA春季漫畫展上,蟬聯“年度本土最具影響力原創動漫作品獎”,(2005年,《歲晚英雄4·云中淚》得獎;2006年《歲晚英雄5·塵中破》得獎)究竟《歲晚》系列憑借著什麼在芸芸動漫作品中脫穎而出呢?它立足于何點來“影響”我們呢?
冒險的體裁
《歲晚》系列雖然屬于動漫作品,但他的主要形式不是大路的漫畫書或者動畫,而是有點偏的廣播劇。創作人雞毛曾經說過,《歲晚》的主要受眾群定位在華南地區的18~40歲的人群,而這群人中的絕大部分,都從小接受著一種文化的熏陶——廣播文化的熏陶——特別是廣東人,從小就有每天定時抱著收音機,津津有味地聽各位“講古”(講故事)大師的精彩小說聯播,張悅楷、林兆明那一句句“原文再續書接上一回”“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”經曆了多少個十年依然鏗鏘地敲著這代人的耳骨,鼓動著他們的心靈。“講古,應該流傳下去”,雞毛在采訪中如是說,于是《歲晚》系列便找到了它的歸宿,一個本來就受人喜愛的歸宿。我們在《歲晚》的廣播劇中處處聽到熟悉的說書語句和語氣,于是我們一下子便接受了這種載體,並很快喜歡上了,從而在這個體裁上,開始聽作者講的故事。
這就是《歲晚》無形無色地影響我們的第一步,“冒險”不是指廣播劇這種形式落後了,不被市場接受了,而是它本來已經站在一個文化傳統巨人的肩膊上,向更高的更遠的地方探險。
華麗的箭
如果把作品體裁比作弓,那麼作品內容就好比箭。《歲晚》既然以“講古式廣播劇”為體裁,那它怎樣為這把“弓”配上一支好“箭”呢?——作者選用了“另類武俠”為故事的定位。
武俠故事是民間流傳最廣最多的故事之一,我們的身體機能有限,所以我們都崇尚“武”;我們總會遇到不公平的際會,所以我們憧憬“俠”,于是令武俠故事的生命力接近無限大。《歲晚》選材武俠,本來已經走了捷徑,它卻還是“另類武俠”!另類在哪里呢——另類在倚仗現今青少年的反叛心態來看民間百態,很多事是離經背道不合邏輯的——這樣一來,我們根本猜不到故事的下一秒會發生什麼,全都是作者“當時”想怎樣就怎樣,刺激且新鮮。說來也不得不佩服作者,這樣接近“胡思亂想”的故事,筆者認為想幾個可以,想多了未免橋段重複甚至陳舊,《歲晚》的故事居然整整有五個大部頭卻處處新奇,劇本加起來接近百萬字,這種文字容量的創作,在國內的漫畫圈實屬少見(作者之一雞毛是身兼繪畫、劇本、小說、詩歌等創作于一身,少見中的少見),故事去了一個來一個,一個扣一個;故事角色更是多達數百人,其中被雞毛畫成漫畫形象的有五十多人,個個形象鮮明搞笑得意——如此華麗的故事陣容擺在我們面前,就好像一個鑲滿珠寶的錦盒一樣,只要一打開,我們就有一番美妙的體驗。
“廣播劇”是一把弓,《歲晚》的武俠故事是一支箭,一支鑲滿珠寶的箭,一支好箭;它正脫離弓弦,向我們的心靈射去。
爭議的文化
體裁和故事模式都是好的,它成為了影響我們的一個先機,那什麼才是真正影響我們的東西呢?《歲晚》憑什麼駐紮在我們的心里呢?
熟悉《歲晚》的朋友都知道,《歲晚》的行文使用了一種獨創的“語法”,而這種語法非常市井,是從生活的底層挖出來再加工的。它很古樸,它很地道,它很直白,所以我們一聽就覺得有親切感,一聽就愛上了;繼而開始學舌,繼而開始傳播,繼而我們被影響了。
然而《歲晚》並不是單憑著這些市井方言來嘩眾取寵、一味地膚淺言笑。掰開歲晚的每一部作品(尤其是《歲晚4》《歲晚5》),從中透露出來的中國文化和蘊涵的人文內涵,並不是可以在這篇文章中以寥寥數字來討論。很多資深動漫品論者都認為《歲晚》的“市井文化”足具爭議,雞毛接受采訪時說:“這是我想表達的一種觀點,准確說不是觀點,而是一種思考:如果世界是和諧的,那麼所有東西都應該是‘正確’的,我們為什麼總是要認為一部分東西是‘不正確’的呢?好比我們的身體,須有靜脈和動脈,它才能正常運作,若只有動脈或者只有動脈,那生命一定不能存在。”這就是《歲晚》借用市井方言來提出的一個問題,一個關于“大同”的問題。雞毛在《歲晚》系列里提出的問題不止這麼一個,他頗費心思地把一個個對人生對社會乃至對生命對宇宙的問題,埋藏在滑稽荒誕的的情節和對白之中,在我們聽完捧腹之後,才慢慢地回想起或者發掘出它。
一個作品的影響力不是靠它出了多少周邊,而是靠蘊涵在作品內的文化。《歲晚》系列用辨正的觀點去討論深刻的課題,更厲害的是用了通俗市井的行文,我們接受了,且不經意地參與了討論。
說說作者
一直從事SOHO漫畫創作,看著各種旁人認為老得掉牙的《詩經》《論語》,被周遭的人用異樣眼光望著;挺直腰杆說“我從事畫漫畫”,卻被人疑惑地問“你玩夠之後,想去設計院打工還是干脆去出版社做個編輯?”這就是雞毛的生活,一直生活在怪異的聚焦中。
為了理想,打造了城內收聽率最高的動漫電台節目;為了理想,又毅然離開了電台,全身心投入到動漫中;當獵頭公司找他時,他只是一句“我的夢還沒有完”而婉拒,這就是李西投,一直是在壓力與興致中度過。
兩個作者,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度過——飽經古典文學浸淫的雞毛把自己溶進一個虛幻的古代中,各種奇特的世界觀、人文文化都在這里得到提煉;傳媒的身份,讓李西投看到了不同行業,不同階層的人如何度過,他們的言談,他們的感受,他們的思維都成為了素材。
喜歡反叛,喜歡追逐夢想,兩位作者繼續著《歲晚英雄》動漫系列的創作。
題外話:告別廣播?《塵中破》
《歲晚英雄4·云中淚》奪得首屆“本土最具影響力作品”大獎時,兩位作者已在籌劃一個告別的儀式——制作廣播界最優秀的動漫廣播劇!
《歲晚》系列以廣播劇形式在華南地區叱咤了五年多,然而廣播劇這種形式局限性較大,創作和制作到了一個瓶頸位置,即是有無限創意,也難以發揮。即便如此,他們還是用驚人的毅力完成了這部動漫廣播劇,也是《歲晚英雄》最後一部動漫廣播劇——《歲晚英雄5?塵中破》。
的確,在廣播界,動用一年時間,調動超過30位聲優去制作一部廣播劇,是非常罕見的。相比于強大的陣容,兩位的熱誠更是接近瘋狂。
筆者引入作者的話——“我們將這幾年在廣播劇制作積累的經驗,做電台節目學到的專業技術,各種場景特效技能全部都利用盡了,技術水平已經是盡我們所能……但最滿足的是,我們將這一年我們看到的東西,壓抑的東西,想分享的東西,想說的故事,靈光一閃的笑料都放到這部作品中去了。”
不斷創新,突破創作極限,只為了那一種滿足感!《歲晚英雄5?塵中破》一經推出,他們主持的節目收聽率馬上攀升至同時段第二位,動漫類節目第一位,同時,他們也意識到,是時候告別廣播了。
最後:《歲晚》,就是生活的體味
在《歲晚》中,讀者找到了熟悉的街巷、山脈、湖海,找到了一個現實的世界。雖然故事發生在虛構的古代,里面每個角色卻帶著濃濃的現代人各種特征:視財如命,視死如歸,尖酸刻薄,不屈不撓,市儈勢利,郁郁不得志……這些都是兩位作者及身旁好友近年的生活體味。最具影響力的,就是生活的點滴,因為生活的點滴都沉積在每個人心里,聽到了故事,就引起了共鳴——《歲晚》就這樣影響著我們。